央廣網北京6月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在北京什剎海,很多人都參與衚衕旅,坐著三輪車,車夫給介紹一下北京的衚衕文化包括名勝古跡。
  北京什剎海荷花市場旁,“後海八爺”中的三爺李永福穿著白褂兒、黑褲,戴著手串兒,腳踩布鞋,正在街邊樹蔭下,等著拉活兒,三輪車就停在旁邊。
  李永福:我們行程就路過我們家,我會告訴他們我就在這住,住了好幾代人了,就住河邊這,算什剎海老住戶。什剎海的好多歷史文化知識,從小就知道,因為出生長大在這個地方。但是剛開始乾這個的時候,真是一個挺艱難的過程。
  什剎海對游客來說是景區,對李永福來說是生活,介紹起來,典故、歷史、風土人情可以說是信手拈來。所以,李永福說的“艱難”並不是在業務上。而是心理上的不適應。老北京人講“面兒”,2003年,李永福下崗,為生計,在家門口乾起了衚衕游車夫,他說,當時感覺這在街坊四鄰面前,是件沒面子的事兒。
  李永福:因為一直在國營單位,又是坐辦公室的。然後你突然乾這個,這些老同學、老鄰居都會用一種異樣的眼光去看你。真的,那會剛出來的時候,碰到老鄰居老同學,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。現在沒事,現在街坊什麼看見我都好著呢。都跟我說,福子你乾吧,聽別人講,瞎掰,咱們什剎海得你講。
  交談中,不論是三爺李永福,還是車隊經理吉亞飛都反覆提起,蹬三輪車只是一個形式,重要的是,向游客介紹北京的歷史文化,三輪車在這不只是交通工具,車夫也不只需要賣把子力氣。
  李永福:原來蹬三輪車、蹬排子車、拉洋車的,都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人,你看那個駱駝祥子。但是今天什剎海的這些車工,他在出賣勞動力的同時,他是對什剎海歷史文化的傳承。他是文化歷史的傳播者,這個很重要。
  李永福說,什剎海過去是北京城鬧中取靜的地方,特別安靜。如今,什剎海的老街舊院里也開著酒吧,時尚撞進了歷史,吸引著中外游客。京腔京韻是“後海八爺”的標誌,不過不管北京話說得多地道,碰見外國游客了,“後海八爺”也得招呼兩句英語。
  後海八爺:This bridge,this is yinding bridge。This is qianhai lake,this is houlai lake.
  李永福:你得告訴他這是一座老橋,有多少年的歷史。用英語告訴他。我打一個活兒倆老外,你什麼都不會說,扭臉人問別人去了,人家梆梆梆幾句,上車走了,人家把錢掙了,你不著急呀。我們那英語啊,太爛。乾這活兒最先學的什麼呀,錢!收費,180 per person。
  當初為了生計乾起了衚衕游車夫,11年了,李永福說,客人能認真聽他講解,對這些感興趣他就高興。南來北往,遇見過很多人,一圈圈不知道拉了多少趟活兒。他很享受這個掙錢的營生。
  李永福:掙錢必須得掙,這實話。十一年了快,我現在非常喜歡這個事,當你給客人講解、介紹什剎海歷史文化的時候,他們能夠認真聽,他不虛此行。上午我拉了一趟一個半小時,熱,肯定是熱。因為你畢竟快六十的人了。平地蹬著還行,要有上坡什麼的就覺得上不來氣有點。人家客人也是,“歇會兒李師傅,咱不著急”。
  即便最高氣溫上了40度,已經58歲的李永福還是要在日頭下,一邊蹬車一邊講解。這種強度,後海八爺漸漸感覺,有點蹬不動了。最大的58,小的也40多歲了,他們想找年輕人來接班。後海八爺車隊經理吉亞飛介紹,他們希望招到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年輕人,大學生來蹬車,每月能掙6000到7000元,還有機會晉升到管理崗位。
  吉亞飛:像剎海的游客60-70%都是外籍游客,在語言上現有車工溝通起來,他們只會簡單的用語,你要說拿英語做整個景點,歷史文化背景的介紹,語言肯定是達不到的。老一輩的車工也想把自己的知識傳下去,就是說想招一批大學生車工。
  公開招聘進行了有一個月了,面試的大學生還是個位數,還沒人確定會留下。
  李永福:如果你是一個男孩的話,招你你願意嗎姑娘?
  記者:可以嘗試,但是可能不會這麼長時間。
  李永福:你很實在說這句話,你們只能是嘗試,你能像我們一樣一干十幾年嗎。現在的年輕人這麼時尚、這麼超前,這些大學畢業生有幾個願意乾這個的呀。
  體力不行、專業不對口、太新鮮了不瞭解、不能老乾這個、太累太苦,這些都是大學畢業生不太會選擇這個職業的理由。雖然現在徒弟還沒招到,但李永福說,咱這標準不能降。
  李永福:老北京城、什剎海的這些歷史文化需要傳承。這得是人去做,我們還能幹幾年啊,它以後肯定要年輕人來接這個班。乾三天五天、乾一年半載,上這等於是鍍金來。如果是這樣的孩子,讓我看出來,我絕對不帶。乾這個你得熱愛這個地方,熱愛這座城市。還要有一定的責任心。你說這是不是挺難得呀。再找唄,慢慢找。  (原標題:北京衚衕游“後海八爺”招徒弟蹬三輪 月薪7千沒人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w38jwydq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